50万亿居民存款将要到期,未来流向成关键
发布时间:2025-06-24   浏览:42次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趋势与财富。

  51.12万亿!这是国有大行年报显示,未来一年内到期的定期存款数额。

  居民的存款热情,近几年逐年高涨。

  从2022年房价下跌开始,人民币存款余额就从2021年末的232万亿,涨到了现在的316万亿。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16.96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其中,定期存款的规模是活期的三倍。

  那么,这50万亿要到期的存款,流向会是何方呢?

  到期之后继续存到银行吗?其实很多人心里已经在嘀咕了,因为存款利率实在是太低了。

  2025年5月20日,六大行为首的银行又一次下调了存款利率。最新的定期存款利率,1年期已经跌破了1%,5年期为1.3%。

  500万存一年,到手不到5万元,都满足不了日常开支,真有一种守着金山讨饭的感觉。

  我有两位朋友就面临这样的境况。

  一位朋友在房价高点的时候卖了北京海淀一套房,700多万拿到手。原本以为靠吃存款利息就可以过上“躺平”的生活,但利率一降再降,后来被迫“再就业”。而最近,他又在四处拉人进一个股票群,说群主会定期推荐涨得好的股票。我看着他,像看一棵绿油油的新鲜韭菜。

  还有一位朋友是在广东开餐馆的,经营状况竟然还不错,但苦恼在于赚的钱放到哪儿去。以前只把钱存银行的他,最近也开始问我怎么炒股票。

  这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例子,他们其实都面临同一个问题——资产荒。

  钱,无处可去。

  有一个数据,5月份的非银行存款增加了约1.2万亿。保险、信托、证券公司这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叫非银存款。

  国内要求保险的最高回报率不能超过2.5%,还要缴存二三十年。而标品信托排名前十的机构平均收益率为1.3%,有的还亏损10%以上。存款搬家到保险、信托等机构,真的是存款利率不断下调情况下的被迫选择。

  之前,居民一有钱就买房子,但现在这条路也不通了。

  五月份房产市场的数据比较惨淡。还有一个数据——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2025年1月迄今,已经从1.1万亿元大跌至2700亿元,这说明买房的意愿非常不乐观。

  现在房地产完全是买方市场,大家都在考虑怎样将手中的房子出手,而不是再买入房子这种资产。

  黄金怎么样呢?虽然金价近一年来持续上攻,不过现在已处高位,而且开始进入剧烈震荡的行情,大众参与黄金投资的风险越来越高。

  黄金这种资产还有一个不好的特点,是它的不生息,只能靠买卖差价赚钱。

  好的资产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高流动性;二是生息。

  房产的流动性不高,黄金不生息。这样看来,股票放在大的资产类别中,其实是不错的一种资产,只是常令人失望。

  2024年,股票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值在10%左右,远低于2010年的20%。如果这一比值重回到20%,那么50万亿的居民存款,确实很大一部分有了出处。

  目前,A股相对于港股的溢价水平创5年来的低位,而每一次AH股溢价跌到130附近,都会出现回拨。居民存款与沪深股票市值的比值,如今也处于高位。这些数据,都预示股市整体的前景,还不错。

  A股如今面临的一个问题,还是优质上市公司缺乏。

  6月10日,政府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中,提出“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未来回流香港的中概股,很可能借道快速回到A股。

  这为50万亿的定期存款,或许也找到了不错的归宿。

  在经济放缓周期中,都会出现”资产荒“的现象,因为资产表现好坏,脱离不了经济基本面。

  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诞生了一批”渡边太太“,她们是上世纪80-90年代参与海外金融投资的日本家庭主妇群体。

  如今,日本”渡边太太现象“也在中国内地上演,但这仅是能到海外投资的一小撮人。绝大部分居民家庭,还在为存款找出路。

  其实,无论是股票、黄金、房产还是理财产品,资产能否带来好收益,更取决于是谁在操作。

  以前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现在不存在这样的好事了。理财更考验专业能力、认知能力。

  投资理财,往往是在找不到机会的时候,反而更安全。

  在钱更值钱的时期,如果还能做到钱生钱,很不容易。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