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三)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篇
01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
工艺技术内容:
研发集成两级精细分选制浆、“中高温”高效厌氧、新型蛋白饲料定向转化和沼液达标处理技术,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的餐厨垃圾低碳高值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同时开发了餐厨垃圾收运处信息化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项目精细化远程管理。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设备采用密封结构,各生产设备与输送设备之间采用密封连接,臭气通过设备上布置的收集管口收集,防止外泄。
主要技术参数:
预处理实现惰性杂物去除率>90%,有机质损失率≤5%;吨餐厨垃圾厌氧产沼率≥80Nm3/t;沼液生物脱氮率≥99%。
应用案例:
案例:常州市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及综合处置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餐厨废弃物400吨。生态效益:项目年碳减排量3.6万吨。
02
餐厨厨余垃圾高效热水解技术与装备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
工艺技术内容:
利用餐厨厨余垃圾高效热水解技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转化为高品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产物,实现垃圾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预处理设备采用“预洗涤+生物除臭+植物液洗涤”的多级除臭工艺;卸料大厅、预处理车间、沼渣脱水机房和污水预处理系统采用“两级植物液洗涤”除臭工艺。
主要技术参数:
高效热水解单元通过蒸汽加热热水解罐内的物料至135~140℃,并保温40~60min,气力输送系统输送速度≥60m³/h,电能消耗<10kW·h/t
应用案例:
案例1:福州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规模:日处理250吨餐厨垃圾、25吨地沟油。生态效益:项目已累计消纳处理约73万吨餐厨垃圾,产生约510万立方米沼气、1800吨生物柴油。
案例2:龙港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生态效益:项目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吨。
03
再生聚酯及膜材料关键制备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采用高效醇解与酯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废旧聚酯的高效回收;开发精制、改性重聚等技术实现了废旧聚酯的高质化再生;开发双向拉伸成型加工技术,制备再生聚酯薄膜,实现了再生产品的高值化利用。形成了从废旧聚酯到再生聚酯,再到功能性再生聚酯薄膜的成套工艺技术路线。
主要技术参数:
再生聚酯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原生聚酯水平,b值≤5,熔点181℃,杂质二甘醇含量0.9%。再生聚酯薄膜横向拉伸强度346MPa,纵向断裂伸长率567%。
应用案例:
案例1: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功能聚酯合成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模:年产5万吨再生聚酯材料。生态效益:年碳减排量4.16万吨。
案例2:新乡市新银新材料有限公司再生聚酯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年产2万吨再生聚酯材料。生态效益:年碳减排量2.476万吨。
04
绿色高效转底炉协同处理钢铁厂固危废成套工艺及示范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针对钢铁、有色等工业含铁、锌固废资源,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开发多元复杂状态固危废协同耦合预处理、精准可靠炉内高温生产工艺过程控制、核心智能化关键设备自主集成等技术,有效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元素,实现了冶金固废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主要技术参数:
生产可作为高炉炼铁原料、转炉或电炉炼钢原料的球团,金属化率70%~90%,抗压强度2000~3000N/个;平均脱锌率超过92%,产出的次氧化锌粉含锌40%~68%;吨金属化球团能耗约200kgce。
应用案例:
案例1:宝武环科(湛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2×20万吨/年转底炉项目。建设规模:2台20万吨/年转底炉。生态效益:年减少碳排放量1.25万吨。
案例2:联峰钢铁(张家港)有限公司25万吨/年转底炉项目。建设规模:1台25万吨/年转底炉。生态效益:年减少碳排放量7803吨。
05
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开发了啤酒高浓废水生物质碳源筛选、评价技术方法,将啤酒热凝固物作为污水厂生物质碳源,利用啤酒热凝固物分离及利用技术,将啤酒热凝固物+啤酒废水与市政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耦合,将啤酒厂高浓废水精准投加到下游污水厂替代碳源,低浓废水简单预处理后排入下游污水厂提高其可生化性,实现了啤酒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
主要技术参数:
啤酒热凝固物利用提升污水厂废水脱氮速率30%以上,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7%~99%,污水厂碳源成本降低60%~70%。啤酒热凝固
物与市政污泥厌氧消化后,提高沼气产量19%以上。
应用案例:
案例1:青岛啤酒厂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规模:每年处理啤酒废水约89万立方米。生态效益:项目年碳减排量7636吨。
案例2:青岛啤酒二厂与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规模:每年处理啤酒废水约100万立方米。生态效益:项目年碳减排量6180吨。
06
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旧三元锂电池制备氯化锂溶液、三元前驱体以及电池级碳酸锂、无水氯化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等高纯锂盐产品,研发动力电池自动拆解、正极粉控电位浸出、有价金属高值化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抗污堵的离子印迹重金属吸附技术和重金属选择性吸附与定向转化技术,构建重金属回收高纯增值新工艺。通过废旧锂电池预处理技术、锂回收处理技术、镍钴锰回收处理技术、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等提高了镍、钴、锰、锂等金属的回收率,降低了资源回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技术参数:
镍、钴、锰的回收率≥98%,锂回收率≥92%。研发的退役锂电池精细化智能拆解装备可处理4种以上不同规格电芯,单机拆解效率达60个卷芯/小时,拆解得率(拆解后总重量/拆解前总重量)≥90%。
应用案例:
案例1: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34000吨/年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项目。建设规模:年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3.4万吨,收集铝、铜废旧金属及废旧塑料、石墨等废料,生产氯化锂净化液1.69万吨,镍、钴、锰混合硫酸盐净化液3.84万吨。生态效益:项目年节电量11.36万千瓦时。
案例2: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12000吨/年三元前驱体扩建项目。建设规模:年处理退役三元锂电池10万吨、废三元极片1.6万吨。生态效益:项目液碱单耗降低5%,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3.6%。
07
脱稳耦合平板膜法矿井水零排放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采用“高密池+RO预浓缩+脱稳结晶器+DTRO深度浓缩+软化+平板纳滤+蒸发结晶干燥”的主体工艺。其中高密池耦合磁分离技术、脱稳结晶技术、平板膜技术是核心工艺技术。根据进水水质及产水等要求,进行脱稳及膜过程的有机排列与结合,实现废水零排放、盐资源化等过程。
主要技术参数:
以处理能力4500~4800吨/(日·台)为例,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如下:悬浮物未检出、CODCr≤100mg/L、硫酸盐≤150mg/L、氯化物≤250mg/L、
溶解性总固体≤700mg/L、总硬度≤100mg/L、氟≤2mg/L。
应用案例:
案例1:中能袁大滩矿业公司矿井水深度处理项目。建设规模:矿井水处理36000立方米/日。生态效益:实现回用水量1200万立方米/年。副产物硫酸钠、二水硫酸钙达到国标I类一等品、一级标准。
案例2:郭屯煤矿高盐水治理BOT项目。处理规模:矿井水处理24000立方米/日。生态效益:实现回用水量800万立方米/年,副产盐品质达到工业I类一等品标准。
08
油页岩分质高效转化集成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通过集成油页岩分质高效热解、全过程污染物深度减排、全流程动态匹配与系统智能监控、过程余能回收与梯级利用、页岩油深加工及干馏固废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油页岩分质高效转化,促进矿山固废的绿色资源化利用。
主要技术参数:
油页岩利用率提高10%,油收率提高7%,烟气除油和脱硫效率可达到96%以上;产生的余热还可用来供热。
应用案例:
案例1: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强页岩烧结砖煤矸石、油页岩废渣烧结砖制备项目。建设规模:年产1200万块成品标砖。生态效益: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万吨。
案例2: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页岩炼油厂余热利用项目。建设规模:余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生态效益:项目年节能量约4.79万吨标准煤。
09
金铜冶炼含砷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以铜冶炼行业含砷烟尘和硫化渣为原料,采用以废治废,利用含砷烟尘与硫化砷渣协同处理技术,将含砷废渣中的有价金属铜、铅以铜精矿、铅精矿的形式产出,砷以白砷/金属砷产品产出,实现了废渣减量化、资源化。
主要技术参数:
铜、铅、砷回收率分别为98%、96%和88%,白砷产品品位可达到98.5%。
应用案例:
案例1:中原冶炼厂白烟尘和硫化渣综合处理项目。建设规模:年处理含砷废渣50000吨。年回收铜渣18000吨、铅精矿11000吨、白砷5800吨。生态效益:项目综合能耗为52.34千克标准煤/吨原料,实现了含砷固废中的铜、铅、砷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案例2:中原冶炼厂白砷湿法还原制备单质砷项目。建设规模:白砷湿法还原制备单质砷能力250kg,年处理白砷10吨。生态效益:项目实现了砷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量化,降低其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潜在污染风险。
10
一种发热纤维的凝胶法制备工艺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通过采用小分子接枝壳聚糖进行改性,在纤维上快速形成均匀且致密的膜层,同时通过凝胶法和浸渍法在纤维表面形成吸湿膜,利用吸湿发热原理提高纤维的保暖性。采用多孔PLA纤维/改性壳聚糖气凝胶复合网络结构,实现高空隙率,高稳定形态控制,保持性能稳定。该纤维可替代难以降解的ES纤维和PET纤维,解决保暖性吸湿性差的问题。
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面积质量为120g/m2,回复率99%、压缩率73%;热阻0.469m2·K/W;透湿率4510g/(m2·24h)。
应用案例:
案例:“科技冬奥”冬季运动服装内胆项目。建设规模:年产10000套聚乳酸纤维仿生绒及冬季运动服装内胆。生态效益:项目每万吨功能性聚乳酸发热复合纤维相较于PET纤维可减少1.63万吨碳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5%以上。
11
生物氧化工艺全系统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完成了生物氧化全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了CGRI生物氧化技术,包括驯化构建并应用了性能优良的高效生物氧化工程菌,创新研发菌种三级放大培养技术和氧化活性调控技术、两段生物氧化技术及氧化液有价元素分离提取工艺,研制及应用高效生物氧化反应器,并对氧化渣洗涤工艺进行优化。
主要技术参数:
菌群作业温度范围更宽(35~55℃),可处理原料砷含量由
5%以下提高到17%以上,可耐砷浓度25g/L;反应器与国
外同类设备相比节能1/3~2/3;氧化液综合回收技术使中和渣减量15%~20%,减轻工业固废堆存压力和环境污染。
应用案例:
案例1: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氧化工艺应用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难处理金精矿200吨。生态效益:年减排氰化物15吨,年减排中和渣1.98万吨,反应器年节电量360万千瓦时,无废水废气产生。
案例2:江西三和金业有限公司生物氧化工艺应用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高砷难处理金精矿150吨。生态效益:使高砷“呆矿”资源金回收率由20%以下提高到95%,年减排氰化物15吨,年减排中和渣1.49万吨,反应器年节电量330万千瓦时,无废水废气产生。
12
废旧动力电池有价组分清洁回收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采用废旧动力电池有价组分清洁回收新技术,利用国产全自动拆解设备进行废旧电池拆解破碎分选,创新开发了包括废旧电芯高效焙烧分离正极粉末、废旧动力电池选择性回收有价金属、极粉复杂浸出液协同净化制备高纯硫酸锰等核心技术。采用自动化拆解—浸出—净化—萃取—蒸发结晶等工艺制备电池级硫酸镍、电池级硫酸钴、电池级硫酸锰、工业级碳酸锂。
主要技术参数:
采用全自动拆解设备进行废旧电池拆解、破碎、分选,产出铜箔、铝箔、黑粉,黑粉回收率>97%,物料分离效果好;发明了还原强化浸出—梯级
分离回收正极材料技术,镍、钴、锰、锂综合回收率分别大于98.5%、98%、98%和90%。
应用案例:
案例: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废旧电池回收产线项目。建设规模:废旧电池芯拆解设计产能12000吨/年;钴锰催化剂处理设计产能300吨/年;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设计产能6000吨/年;废旧三元电池回收设计产能6000吨/年;极片粉碎分选线设计产能1吨/小时。生态效益:项目年碳减排量4.4万吨。
13
荒煤气清洁高效转化制乙二醇产业化绿色应用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以煤炭热解尾气(荒煤气)为原料,转化、变换、酸脱、吸附分离等一系列技术集成,将荒煤气中的价值较高的合成气组分氢气、一氧化碳提取,通过羰化加氢技术生产乙二醇。荒煤气在转化过程中将其中的有机硫转化成易回收的硫化氢,并通过湿法硫回收装置生产硫磺。
主要技术参数:
实现荒煤气清洁治理与综合利用,实现压缩、转化、变换、低温甲醇洗、一氧化碳分离及脱氮等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合成气制乙二醇单位能耗
达到1级。
应用案例:
案例1:哈密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规模:年产40万吨乙二醇。生态效益:每年可回收荒煤气26.5亿标方,直接减排二氧化碳约62.8万吨,相比煤制乙二醇间接减排二氧化碳173万吨。
案例2:伊吾广汇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示范项目。建设规模:年产LNG约77万吨、燃料电池氢气约2万吨。生态效益:每年可回收荒煤气128亿标方,直接减排二氧化碳约211万吨,碳捕集回收二氧化碳50万吨/年,合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14
多源大宗工业固废物相重构及规模化道路利用关键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通过对钢渣、粉煤灰、煤矸石、高炉矿渣、硅锰渣等硅铝质固废物相结构及活性分析,形成基于解聚度的固废分级及协同利用技术。针对不同条件下的物相重构特征,基于工业固废协同效应,提出绿色公路工程固废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建立多源固废用于道路工程中的长期耐久性与疲劳特性评价方法,构建“材料—工程—环境”多属性协同下工业固废活性提升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参数:
原材料参数:CBR值≥8%,压碎值≤30%,浸水膨胀率≤1%,游离氧化钙≤2%。路面面层:动稳定度提升10%,冻融劈裂强度提升10%,弯拉应变提升8%。路面基层:抗压强度提升15%,抗冻性能提升18%,干缩应变、温缩应变均大幅降低。
应用案例:
案例1:G1816乌海至玛沁公路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工程。建设规模:公路全长57.3公里,消纳工业固废超300万吨。生态效益:项目碳减排量超3万吨,节能量超4000吨标准煤,节约土地占用10万平方米。
案例2:国道109线惠农至黄渠桥段改扩建工程。建设规模:铺筑钢渣路面1.6公里,消纳钢渣1万吨。生态效益:项目碳减排量约40吨,节能量约6.6吨标准煤。
15
厨余垃圾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替代碳源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由精细预处理、厌氧水解、厌氧酸化、酸分离技术及有机酸替代碳源使用技术组成。将厨余垃圾生物转化为替代污水处理补充碳源的有机酸液,实现以废治污、协同增效、低碳循环。除臭工艺为“水洗+二级生物滤池+化学吸收(应急)+排气筒”,处理后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
主要技术参数:
精细预处理性能指标:有机物损失率≤3%,整体出渣率≤15%,杂质含水率≤65%,资源化率≥90%。有机酸液技术指标:pH值4.5~6.0,SS≤100mg/L,B/C≥0.7,C/N≥30,NH3-N/TN≥0.75,PO43-/TP≥0.9。
应用案例:
案例1:深圳市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大鹏新区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规模:厨余垃圾处理能力9吨/小时。生态效益:该项目每处理1吨厨余垃圾可为市政污水厂节约0.09~0.12吨乙酸钠复合碳源的投加,相比主流工艺节约至少40%的占地面积、约50%的电耗。
案例2:深圳市宝安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宝安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服务项目。建设规模: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8吨/小时。生态效益:该项目每处理1吨厨余垃圾可为市政污水厂节约0.09~0.12吨乙酸钠复合碳源的投加,相比主流工艺节约至少60%的占地面积、约50%的电耗。
16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能源化和材料化—碳汽联产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通过创新梯级控温定向热解、油气在线利用、复合气体活化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自热型辐射热解/活化核心装备,实现高品质生物炭、生物质活性炭的大批量制备和蒸汽的大量输出;开发系列先进碳材料,集成万吨级碳汽联产成套技术,实现了对棉秆、果木等高木质生物质的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
主要技术参数:
单台热解设备生物质处理量2~2.5吨/小时,吨生物质生物炭产量0.3~0.35吨,吨生物质蒸汽产量2.5~3吨。单台活化设备生物质活性炭产
量5~7吨/日;吨生物炭蒸汽产量约5~6吨。
应用案例:
案例1:新疆赛诺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棉秆果木热解碳汽联产项目。建设规模:一期建设规模为处理棉秆果木5万吨,生物炭产量1万吨,蒸汽产量15万吨。生态效益:年碳减排量8万吨。
案例2:山东天纳德生物科技(德州)有限公司果壳炭蒸汽联产项目。建设规模:一期建设规模为果壳活性炭产量5000吨,蒸汽产量5万吨。生态效益:年碳减排量1.9万吨。
17
含碳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法制生物乙醇及蛋白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以含碳工业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乙醇及蛋白,并实现产业化。通过原料气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菌体蛋白浓缩干燥、尾气处理及热能回收、污水处理六大关键工艺,形成一套成熟的工艺技术集成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工业尾气的一氧化碳利用率达85%以上,二氧化碳利用率达65%以上。发酵乙醇浓度达45g/L以上,乙醇梭菌蛋白粗蛋白含量80%以上。
应用案例:
案例: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5万吨/年钢铁工业煤气生物发酵法制生物乙醇项目。建设规模:年产生物乙醇4.5万吨和饲料蛋白5500吨。生态效益:项目年减碳量14.85万吨。
18
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通过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与硫酸反应,生成无水氟化氢及四氟化硅,氟化氢经过蒸馏及净化得到无水氟化氢产品,四氟化硅循环回收利用。本技术开拓了一条不同于萤石法生产无水氟化氢产品工艺技术的新途径,既推动解决磷肥生产的环保问题,又拓宽了氟资源来源。
主要技术参数:
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质量稳定,实现以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技术的工业化。吨产品氟硅酸消耗1.50吨、吨产品能耗0.45吨标准煤。
应用案例:
案例1:贵州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建设规模: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氢。生态效益:吨产品能耗0.45吨标准煤。
案例2:云南瓮福云天化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氟化氢/氢氟酸项目。建设规模:年产3万吨氟化氢/氢氟酸。生态效益:吨产品能耗0.45吨标准煤。
19
农业有机固废酶解高效腐熟关键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利用酶促反应快速降解农林废弃物,将分离和提取的酶制剂进行组合,建立多极靶向性酶系统,实现不同农林废弃物标靶性处理,集成酶解、水解、热解等快速制备有机肥。改变传统微生物发酵,无呼吸作用,不受配比碳氮的制约。高温酶解原位智能处理装备,采用自控系统,全封闭式一体化高温快速处理,2~3小时发酵完成,温室气体排放趋近于0,实现碳的全量循环利用。
主要技术参数:
处理时间2~3小时,原料预处理粒径<1cm,温度80~
85℃,湿度50%~60%,酶制剂添加量2%,配套设备单台
批次处理量0.2~8吨,碳转化率99%以上。经过高温酶解工艺腐熟成品指标:有机质≥60%、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蛔虫卵死亡率≥95%。
应用案例:
案例1:天津市武清区园林绿化中心枯枝落叶酶解高效腐熟关键技术应用。建设规模:年处理枯枝落叶5万吨。生态效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6万吨。
案例2:天津市福远养殖场畜禽粪污高效高值处理与利用关键技术应用。建设规模:年处理畜禽粪污2.5万吨。生态效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9万吨。
20
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技术
产业类别:
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技术内容: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采用低压直流电输入专有设备,通过微电解与专利涂层协调作用,在阴极区将结垢物质变成固体和生物粘泥一起排出水体,防止结垢;在阳极区产生强氧化杀菌物质,杀灭水体中滋生细菌和藻类,减少腐蚀。通过阴极除垢、阳极杀菌,实现循环水系统水体清洁。
主要技术参数:
以HF-W5-SMXEST-200为例,处理量200m3/h,配备阳极6套,接入380V/50Hz动力电源,工作电流300~650A,工作电压5~20V,工
作压力常压,刮垢电机1台,采用自动/手动双控制,实现循环水钙离子去除率40%以上,镁离子去除率20%以上,氯离子去除率10%。
应用案例:
案例1: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电化学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规模:循环水处理量9200立方米/小时。生态效益:项目年节约补充水量27%,减少循环水排污量81%。
案例2: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发电机组电化学项目。建设规模:循环水处理量2000立方米/小时。生态效益:项目年节约补充水量106万吨,节约循环水排污量106万吨,碳减排量3.36万吨。
来源:发改委
编辑整理:节能降碳工作者
发布平台:工业节能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